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貿易戰 中美歐互動詭譎

中國總理李克強已展開在歐洲的訪問,這次訪問重要焦點是面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貿易保護主義,希望可以得到歐盟的一些支持。在行前,中國也表示希望可以加強和歐盟合作,甚至展開一些行動來「聯歐抗美」,使得美國、歐盟與中國三大經濟體的互動,更加詭譎多變。

美國目前所實施的貿易制裁措施大致可分為兩種形式。第一類是針對個別國家,例如美國根據301條款,對中國的貿易制裁措施;由於中國也列出對美報復清單,且這些措施只針對美中產品,是美中貿易戰的主要引爆點。

第二類是針對特定產品或是特定議題,這些措施由於牽涉國家較多,所以普遍引起各國的不滿甚至報復。例如美國在232國家安全條款下,對由一些國家進口的鋼鐵及鋁製品課徵額外關稅;根據201進口防衛條款,對進口太陽能電池及洗衣機的國家實施貿易限制;同時增加反傾銷及反補貼案件的引用頻率;美國也提出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要求具體改善。

歐盟當然不認同美國片面的貿易制裁措施,但並不表示歐盟就會支持中國來對抗美國,所以中國的「聯歐抗美」可說是不切實際。因為在對抗貿易保護主義下,只有對於議題的共同支持,但通常並不會上升到國家的合作。

事實上美國在301條款中對中國的批評,歐盟基本上也是表示支持的。因為一些美國關切的議題,例如中國違反智慧財產權,政府以不當補貼扶植國內企業,強迫外國企業技術移轉等,歐盟也深受其害,藉由美國對中施壓,若是中國可改善,也有助於歐盟拓展中國市場。

未來若中美貿易戰火升高,雙方擴大實際報復項目,歐盟有可能因而得利。例如中國對美國波音進行制裁,歐盟的空中巴士可能受益。中國對美國農產品實施進口限制,也可能加惠於歐盟對中國出口。所以歐盟現階段不可能替中國背書對抗美國,歐盟主要反對美國違反國際規範,破壞全球經貿體制的行為。

台灣當然沒有實力與大國進行貿易戰,也欠缺談判的籌碼,更沒有「選邊站」的本錢,但卻不能沒有自保的手段。

首先台灣應回歸國際規範,對於各國援引的貿易措施,若有違反WTO規範而損害到台灣利益,應立即利用WTO機制尋求解決。

在此波貿易戰中,不論是美國及各國的貿易措施中,台灣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且全球貿易戰短期並沒有舒緩的跡象,美中貿易戰也會持續升溫,台灣未來將會面臨貿易障礙更高的全球市場,所以當務之急必須維持整體出口競爭力,並降低美中貿易戰對台美中三角貿易的衝擊。

另外,全球貿易保護不利於世界經濟成長,對於以出口帶動成長的台灣影響更大,如何藉由提振內需維持成長力道,政府也必須有較完整的規畫。

(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