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美中感貿 台灣傷風

  最近美中貿易摩擦不斷升高,美國對進口洗衣機及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全面課徵防衛關稅;中國是主要受影響國家,引起大陸強烈不滿。而後美國也認定由中國進口鋁合金,存在傾銷及補貼的事實,中國大陸也初步認定由美國、南韓及台灣進口的苯乙烯有傾銷的行為,並且立即展開後續課徵的行動。 

 

  除了這些最新的案例外,美國對中國目前仍在進行所謂301條款的調查,另外美國也引用232條款,以影響國家安全為理由,對進口鋼鐵產品展開調查,中國則為美國鋼鐵產品最大進口國。

 

  雖然上述只是一些個案,但是透過個案雙方官員不斷放話,互相指責,已使美中經貿關係趨於緊張。

 

 

  在美中兩大強權互相引用貿易制裁措施,與美中經貿關係密切的台灣不可能豁免。美中許多貿易調查案,雖是針對特定進口產品,若是台灣也是出口國,必然也會深受其害。例如美國對於太陽能電池課徵防衛關稅,台灣即是最大苦主,而大陸啟動的苯乙烯傾銷案,台灣也被列入名單中。美國對進口鋼鐵產品展開國安調查,由於美國是台灣鋼鐵產品第二大出口市場,未來台灣也不太可能全身而退。

 

  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制裁,除了會波及在大陸的台商企業,由於台灣、大陸與美國存在著一定程度的三角貿易關係,美國對於中國企業的制裁,也會有可能間接衝擊台灣對大陸半成品或原料的出口。

 

  川普一向認為全世界貿易環境對美國非常不公平,此反映在美國鉅額的貿易赤字,所以削減貿易赤字為川普首要目標,美國最大貿易逆差來源中國自然成為川普的首要目標。但是2017年美國貿易赤字仍高達810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其中最大貿易赤字來源仍為中國,美國對其赤字高達3750億美元,不但為歷史新高,也幾乎占了美國貿易赤字的一半。

 

  川普絕對不會忍受這現象,未來必然會擴大貿易反制措施的力道。其中以反傾銷措施對台灣影響最大,台灣目前也是美國反傾銷稅的主要對象。而在美國擴大使用反傾銷手段,各國也會不甘示弱增加使用頻率以保護本國產業,台灣一直深受各國反傾銷調查之苦。特別是反傾銷調查可以針對任何產品,有如一顆不定時炸彈,一旦調查成立,稅率通常非常高,再加上冗長的調查程序,幾乎迫使企業退出市場。

 

  台灣未來的因應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面,在面對他國貿易制裁手段繁瑣的調查程序,政府必須積極協助產業應對。其次政府也應考量目前外國貿易制裁措施,例如反傾銷調查,有些是由台灣企業海外分支機構申請發動,最後形成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局面。建議政府應主動了解雙方立場,是否可以向當事國提出雙方和解的可能性以降低衝擊。

 

  另外由於美國強硬的貿易政策,再搭配美國已經啟動的減稅方案,企業為了規避貿易制裁,可能會增加在美國投資。此種投資若能維持對台灣產業的連結,對台灣會有助益;但若是整體生產鏈的外移,對於台灣經濟的衝擊,也應有所評估及因應。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劉大年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18年02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