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大年:台巴簽經濟協定 這幾點還需更努力

  在台灣與巴拿馬斷交後不久,巴拉圭總統來訪,而且與台灣簽署經濟合作協定,算是慶祝兩國建交60週年的最好賀禮。在台灣外交局勢嚴峻,區域經濟整合受阻,頗有最難風雨故人來的感覺。但未來要使這個經濟合作協定發揮效用,台灣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台灣與巴拉圭經濟合作協定非傳統的FTA,最大特色是雙方以互惠方式提列產品降稅清單,同意先從少數降稅清單的市場開放;搭配產業科技合作、投資促進及中小企業等經貿合作。一方面加速簽署時程,另一方面也預留後續長遠合作之空間。在關稅減讓部分,雖然巴拉圭與台灣貿易量不高,這次開放的產品項目也不多,所以能產生的經濟利益也有限。但是在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盛行,FTA數目仍在成長情況下,台巴經濟合作協定也可算是一小突破。


  除了市場開放之外,台巴協定也包括產業合作的部分。巴拉圭雖然是台灣在南美洲唯一的邦交國,但是由於地理位置遙遠,雙方雖然也簽了30多個雙邊合作協定,如投保協定、租稅協定、觀光合作、教育合作、農技合作等,但經貿往來以及產業合作互動仍非常有限。未來如何利用這個協定,同時藉此開拓南美洲新興市場,進一步鞏固雙方的經貿關係,同時藉此開拓南美洲新興市場,可說是非常重要。


  首先政府必需針對這個協定的內容,訂出具體推動的方法。無論是出口拓銷或是產品推廣,對於當地市場的瞭解最為關鍵。過去由於語言的隔閡,南美洲國家的資訊相對較少,我國巴拉圭人文與自然環境相對陌生。在這方面政府必須善用當地的台商網絡,掌握商情與商機。目前巴國台商雖然不多,但在當地經營已經有非常久的歷史,可以扮演重要角色。


  在產業合作方面,巴拉圭與台灣具有很大的互補性。巴國仍以農業為主;而且地廣人稀,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工業發展則尚在萌芽階段,仍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台灣無論在農業方面的技術以及工業發展的經驗,均可以完整的且大規模的移轉到巴拉圭。例如巴拉圭農牧物產豐富,但加工技術尚不純熟,若可搭配台灣的食品加工技術,將可提高生產效率,擴大對鄰近國家的出口。


  過去雙方之所以合作沒有到位,主要是因為資訊的不足,地理位置的遙遠,以及欠缺精通西語的人才。未來在雙邊協定的架構之下,政府必須積極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參考推動新南向政策的方法,比照新南向政策國家,提供相同的優惠措施;並利用廠商策略聯盟的方式,開拓巴拉圭市場。當然巴拉圭位於南美洲的中心,又是南錐共同市場的成員,也具有做為開發南美洲市場的條件。台灣也應利用這一次的機會,順勢積極經營南美洲市場。


作者: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資料來源:蘋果日報 2017年07月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