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研究成果 / 時事評論

劉孟俊:TPP參與契機 台灣別錯過

近來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完成談判,得到重要國家如美、日等國的國會支持後,預期應在一、二年內可正式生效啟動,意味著台灣參與第二輪談判的契機已開啟,須儘快爭取會員國的認同,尋求加入的機會。

參與TPP是台灣既定立場,目的是融入區域經濟整合。日前馬習會的舉辦,塑造了兩岸領導人政策對話平台,預期有助我方加入TPP。

在目前中國大陸本身尚未表態是否加入TPP之際,探討共同加入或先後加入問題,言之尚早;但部分國內學者樂觀預期「北京對台灣加入區域組織應該不會再阻撓」,至少象徵著兩岸關係更加和平穩定。

後續值得期待的是,我國是否可將馬習會帶來外在的「和平紅利」,作為爭取加入TPP的利基,轉化為內部實質的「改革紅利」。

由國際經貿關係的角度觀察,中美兩國在亞洲市場爭取經貿主導權,預期在未來數十年仍屬基調。美國主導的TPP取得完成談判成果,多少減輕了中國大陸今年早先風光成立亞投行的尷尬處境。

但對我國或東亞國家而言,可能得更直接面對中美對弈下的緊張局勢,未來處理國際關係務須更加戒慎;而加入TPP,預期有助我國在亞洲變化詭譎的局勢中取得更多保障和籌碼。

除了考量國際經貿關係與利益外,爭取參與TPP,更有著推動國內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意涵。

以日本為例,日本「安倍經濟學」邁入第二階段,推出「新三支箭」的經濟目標即是「構築以TPP為主軸的強大經濟結構」,包含促進企業勞動轉型,提升於全球價值鏈地位的投資,邁進高生產力企業等策略。

由於日本仍有許多制度革新需要大刀闊斧進行,安倍也欲借助TPP談判所達成的協議,推動農業、勞動、企業治理等一系列難以打破的限制,推動法規政策改革,無疑地,TPP必將成為安倍推動日本體制改革的重要工具與政策手段。回頭檢視我國自2002年加入WTO以來,經貿體制並無明顯的進步或變革,部分體制和法規也逐漸落後於國際規範,主要歸因後續參與自由化的進展有限。

縱然現有部分聲音呼籲,我國可採自我開放方式實現自由化,未必需要透過FTA/RTA等雙邊或多邊談判策略;然而以內在力量追求自我改革成為自由貿易島,在缺乏外部壓力下,恐難成氣候;加上我國單方面的開放,若未能獲得對手國的對等開放,同樣無助於我國產業向外拓展。

以實例來看,過去台灣加入WTO,多有挾美國等外部力量為支持,方得以打破既得利益團體的阻礙,實現邁向自由化的目標。

跟日本處境相同,我國現今在農業、勞動與相關法規治理,同樣面臨需要大幅度改革調整的挑戰,有需借助加入TPP,形成一系列政策改革動力。

參酌他國與過去台灣加入WTO經驗,預期加入TPP,除加強我國在亞太地區的國際經貿關係外,TPP所能帶來的一系列政策改革動力,有助加快落實自由貿易島的願景,重新帶給台灣經濟活力。(作者是中華經濟研究院大陸經濟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