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專欄

FTA對產業之意義-以日本機械與汽車業為例

一、前言

  雙邊協定與區域經濟整合快速發展,除促使區域內國家間的貿易更加旺盛之外,對於個別產業的影響則隨各產業發展特性而有所不同。本文嘗試以日本機械及汽車等兩個在投資與貿易方面高度國際化的產業之角度,探討日本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對此兩產業之影響,並歸納在此發展趨勢下,臺日可能的合作方向。本文將於第二部分先簡介日本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與策略;第三及第四部分則分別就FTA對日本機械業及汽車業的效益加以分析,最後於第五部分提出臺日可能的合作方向。

二、日本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

  包含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TPP)在內,日本已簽署16個FTA,其中14個已生效。在生效的協定中,有8個協定的洽簽對象在東南亞區域;除東協之外,日本與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汶萊、印尼及越南等7國的雙邊FTA皆已生效。在世界其他區域方面,日本已完成與智利、墨西哥、瑞士、印度、秘魯和澳大利亞等國之FTA。與蒙古的雙邊FTA在歷經7回合談判後,於2015年2月簽署;TPP也已在2015年10月宣布達成共識,今(2016)年2月於紐西蘭簽署。目前日本正與歐盟、加拿大及韓國進行談判,並參與中日韓FTA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 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協定之談判。在前述日本洽簽或進行談判的對象當中,TPP成員國占日本貿易額約30%,TPP與歐盟合計占日本貿易額之50%,對日本而言,該等協定的簽署生效,當有助於日本對外經貿發展。

  在談判策略方面,日本挑選經濟合作協定的洽簽對象時,主要以能夠提升日本出口、提供更合於日本企業營運之海外投資環境、以及穩定天然資源之供應的國家為優先,並以「經濟合作」作為其談判籌碼之一。如此,一方面可提高洽簽對象與日本簽署協定之誘因,另一方面亦可為日本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爭取更有利的投資與競爭環境。因此,就日本的立場而言,高標準的經貿協定應可提供日本企業在從事國際投資與貿易時更高程度的保障。

  為探討FTA或區域經濟整合對於投資與貿易已高度全球化的產業有何作用與意義,以下將以日本機械產業及汽車產業為例,探討FTA對該兩產業的影響。

三、FTA對日本機械產業的效益

  日本機械產品向以高品質著稱,在各個機械子產業都具有領先地位,為全球最重要的機械製造國之一。過去日本製造業者(如汽車業)進行海外投資時,為保障產品品質,多是由日本出口機械設備至投資國進行生產,因此帶動日本機械產業對外貿易的快速成長。但2000年之後,因日幣升值及部分開發中國家機械產業發展,使日本機械業中技術層次相對較低者移往海外投資生產,而在外投資的日本企業亦基於成本考量,以及投資地區鼓勵使用當地生產之機械等政策,部分機械及零組件採用相對較低價的替代產品,如此的現象逐漸對日本國內機械及零組件業者造成影響,但此情況在2012年底日幣大幅貶值後似有改善。

  日本機械產量中,約有65%出口,且近年來對外出口呈現穩定成長。依據日本機械輸出組合所公布的統計數據,日本2015年主要出口市場包括北美洲國家(占比25.8%)、中國大陸(20.5%)、東南亞及南亞國家(15.1%)、歐盟(11.6%)、臺灣及韓國(9.5%)。其中成長幅度最大的市場為北美洲國家,成長率達到10.7%,主要產品包括汽車、生產用機械,以及航空設備零組件;其次則為臺灣及韓國(成長率為8.8%),近兩年因半導體新世代技術提昇,帶動對生產半導體之機械設備的需求,使日本產業用機械以及電子半導體對臺韓兩國出口明顯成長。針對前述兩地區的出口成長,日幣貶值當為其中主要原因之一,據估計,日幣貶值對日本機械出口至北美市場的貢獻率推估約有20%;而對出口臺韓兩國的貢獻率甚至可能達到50%。此外,日本廠商在對外投資時,若為維持產品的高品質,多仍由日本採購工具機,觀察日本出口的工具機主要即為生產汽車、飛機、以及電子相關產品所用。故日本企業對外投資及近年來日幣貶值,皆為日本工具機出口之驅動力。

  在FTA效益方面,由於日幣貶值是促進日本機械出口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由日幣計價的機械出口大幅成長,很難辨別是否係屬於FTA所帶來之效益。但若由日本企業申請產證的件數觀察,運用日本與泰國、印度、印尼等國家所洽簽之FTA的件數有逐漸增加的現象,應顯示日本企業銷售產品至關稅相對較高的開發中國家時,FTA確實產生某程度的效益。此外,當進行國際投資時,日本所簽署或被投資國所參與之FTA網絡,皆為日本企業在供應海外投資地零組件中間財時,提供更高的便利性,有助提昇日本企業國際布局的資源配置效率。故對日本企業而言,FTA網絡及參與TPP等巨型區域經濟整合有助於日本企業進行國際投資布局。

四、FTA對日本汽車產業的效益

  日本汽車部門早在1972年已進行資本自由化,1978年時,日本汽車進口即已降為零關稅,自此美國及歐洲汽車便進入日本市場;同時,日本汽車在面對歐美汽車進入日本市場的競爭壓力下,朝向小型、省油、以及高品質發展,並開始快速拓展歐美市場。換言之,及早自由化所造成的競爭壓力係刺激日本汽車品質提昇的動力之一,使日本汽車朝世界舞台發展,故就日本汽車產業的立場而言,自由化實對其產業發展及國際投資布局有所助益。

  就海外投資布局而言,1980年代中期之前,日本汽車幾乎沒有海外生產,然隨著日美貿易摩擦嚴重,日幣升值、以及世界各國對於汽車部門的關稅稅率相對較高等因素,使日本汽車產業開始朝海外投資生產。由於當時國際市場上仍以歐美兩地對於汽車的消費需求較高,因此日本汽車廠商對外投資時仍以歐美國家為主;由此可知,日本汽車廠商對外投資係以供應當地以及鄰近市場為目的,在各地生產的汽車種類亦以各市場需求及特性為主。

  2000年以後,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經濟快速發展,但該等國家的汽車關稅稅率高,故日本汽車廠商開始前往投資。與此同時,東亞國家開始積極洽簽雙邊經貿協定及進行區域經濟整合,如此的發展對於已全球投資生產的日本汽車廠商而言,更有助於串連海外生產據點,提高海外投資布局以及零組件供應的資源配置效率。且透過各生產據點所洽簽的經貿協定與FTA網絡,日本汽車廠商海外生產的汽車不僅可滿足當地市場需求,亦可由海外生產據點出口至與該國簽署經貿協定的國家,例如由泰國出口至澳洲,使日本海外生產據點更具規模經濟,產量快速提昇。2007年時,日本汽車廠商在海外的生產產量首次超過日本的國內產量,且海外產量所占比重逐漸提昇,2012年至2014年,日本國內汽車產量約維持在將近1,000萬輛,海外生產量則逐漸上升,2014年時約為1,750萬輛。

  除此之外,在汽車關稅稅率相對較高的市場中,FTA亦為其廠商在面對國際價格競爭時提供基本保障。舉例而言,根據2009年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 JETRO)發布的貿易投資白皮書,2005年4月日本與墨西哥的EPA生效,而韓國與墨西哥尚未簽訂EPA的背景下,2004~2007年日本汽車在墨西哥銷售金額增加7.4億美元,而韓國汽車銷售金額則增加2.3億美元,日本在墨西哥的市占率上升約10%。

  需特別說明的是,由於日本汽車在國際市場上具高度競爭力,故除日本-澳洲及日本-蒙古FTA之外,與日本洽簽經貿協定的國家多半不願對日本全面開放汽車部門,或者多訂有嚴格的原產地規定(如墨西哥),故日本自身所洽簽的FTA對於日本整車出口之效益相對較為有限。但另一方面,日本所洽簽的FTA,以及國際上的FTA網絡對於日本的汽車零組件出口則是有明顯助益的,以日本在泰國的生產據點為例,由於泰國生產汽車零組件的技術未能滿足日本汽車廠的要求,因此在泰國生產的汽車中,仍有約60%的零組件需仰賴進口,其中多數來自日本,而日本-泰國FTA便有助於日本汽車零組件出口至泰國;另由泰國生產的零組件或部分車款,則透過東協及東協-印度FTA由泰國出口至馬來西亞及印度等市場,故可知國際上的FTA網絡有利於日本汽車廠商在生產上進行更有效率的資源配置。

  同理,TPP亦提供日本汽車廠商在國際布局時更多選擇。雖然美國在TPP對日本汽車的開放時程長,但由於TPP對汽車的原產地規定較NAFTA為鬆,故日本汽車廠商有較大的空間,可利用印度及泰國等非TPP成員國所生產的零件至墨西哥進行組裝,出口北美市場,此亦是近年來日本各大汽車廠商前往墨西哥投資生產的原因。

五、綜合分析

  臺灣與日本機械及汽車產業皆有密切的合作關係,在機械產業方面,日本正面臨中國大陸及韓國機械產品之競爭,該等國家的機械產品雖普遍無法與日本產品的品質相比擬,尤其在控制器方面,日本仍在國際市場上具有高度競爭力,但中國大陸及韓國機械產品在開發中國家市場卻具有高度的價格競爭力,故為拓展開發中國家市場,日本亦有企業從事以較低成本生產相對低價之產品,而對於此類從事價格競爭的產品而言,FTA便成為很重要的工具。就臺灣而言,我國部分機械廠商的產品品質很好,與日本機械廠商存在密切的合作關係,例如許多日本工具機生產時,會使用臺灣生產的零組件,部分廠商亦與臺灣企業共同研發適合於該日本廠商的機械產品使用之零件,如此的生產方式不僅可保障日本機械產品的品質,亦有助於降低日本機械價格;為此,日本已有許多公司在臺灣投資生產。但日本業者亦表示,倘若臺灣能盡早加入TPP,並完成兩岸貿易協定,對於機械產品對外貿易以及日本企業進行海外生產地區的資源配置皆將有所助益,此亦將進一步促進臺日機械產業之合作。

  在汽車產業方面,臺灣與日本汽車產業本有密切合作關係,臺灣所生產的汽車亦多為日本品牌。若臺灣能儘快加入TPP或者完成兩岸經貿協定,就日本汽車廠商而言,臺灣在電子零組件的產業技術優勢,以及日本汽車廠商本在臺灣建立的生產據點,便可在其全球供應鏈上扮演更為積極的角色,並可加深兩國產業的合作關係,例如在汽車電子的合作發展等。

  除前述的產業合作模式外,由於臺灣電子及資通訊產業的技術優勢,加上與中國大陸的溝通較日本企業更為容易,因此臺日合作存在以下可能作法:1. 日本企業與臺灣企業合作,由臺灣企業負責在中國大陸進行銷售及售後服務。2. 臺日在IT、物聯網技術方面合作,發展如自動駕駛、大數據運用,以及可利用資訊網絡連線來判斷市內交通狀況的導航系統等。

  惟需注意的是,日本業者表示,臺日加深合作關係的前提是臺灣加入區域經濟整合。以目前日本汽車廠商積極進行國際布局的腳步觀察,投資地區的FTA網絡因可提供日本汽車廠商更大的資源配置調整空間,故成為日本汽車廠商對外投資的重要考量之一。倘若臺灣難以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將可能降低日本企業在臺投資或者與臺灣企業在臺灣合作之誘因,甚至導致本在臺灣投資的日本企業在最不得已的情況下撤出臺灣,如是情況將使臺日產業合作關係弱化,不利於臺灣產業發展及技術提昇。

  綜上可知,就臺灣立場而言,我國除應儘快參與巨型區域經濟整合之外,亦應盡力促成臺日FTA之洽簽並完成兩岸相關協定,利用臺日兩國本已具有的產業合作及供應鏈關係,加深產業合作關係,一方面應有助臺灣產業技術提昇,亦對臺日一同拓展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市場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