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重要議題評析(月報)

RTA/各國情勢分析:英國脫歐公投後,對亞洲國家影響不大,但英國與歐盟關係之後續發展值得關注

發展動態

英國脫歐公投於今(2016)年623日舉行,隔(24)日結果出爐後,脫歐票數以52%48%的些微差距,勝過留歐票數,此結果震驚全球,金融市場出現一週的震盪,英鎊大跌,至7月初已跌至31年來的新低,未來對全球經濟亦將造成衝擊,亞洲各國領袖對此紛紛表示相關看法。與英國同為大英國協會員之印度、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皆表示,與英國之關係不會因此受到影響。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擔憂英國脫歐將對全球經濟、金融與外匯市場帶來風險。中國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則表示歐洲繁榮符合各界利益,中國大陸將保持與英國合作,並對中國大陸與歐盟之緊密聯繫有信心。

印度財政部長賈特里(Arun Jaitley)表示,全球化社會下的變動與不確定性是必然的,雖然目前各國都還在觀望,未來發展尚無法預期,但此次公投結果將給英國、歐洲及其他國家帶來更大的動盪。馬來西亞首相納吉(Najib Abdul Razak)認為英國確實會面臨考驗,但同時向英國喊話,在英國展開歷史新頁的時候,馬來西亞作為英國的老朋友,將永遠與其同在。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於624日在其臉書(Facebook)發表觀點,認為世界已經高度全球化且相互依賴,人民不希望受規範拘束,希望能夠自由選擇,這些都能夠理解;但是脫離聯盟、閉關自守,可能會降低國家安全、減少經濟繁榮,使得未來更黯淡。接下來幾年不論對英國、歐盟、甚至對亞洲國家而言都還是未知數,新加坡將密切注意後續發展,並且持續維護與英國的關係。

英國脫歐對亞洲最立即的短期影響是英鎊大貶造成英國購買力下降,恐使亞洲對英國之出口下滑。例如馬來西亞出口石油及其他資源,可能因市場需求減少而降價求售,進而導致貨幣貶值。此外,英國投資環境是否維持穩定也仍為未知數,商業市場保持觀望對於新加坡及亞洲幾個經濟成長趨緩的國家而言,並非好事,短期內可能無法增加就業機會或提高薪資水準。

但是有論者認為,英國脫歐公投將促使市場重整,未來英國可能將進口來源轉移至成本較低的亞洲國家,而原先以倫敦為基地的金融中心,也可能另覓他處,其他歐洲城市或甚至亞洲國家如新加坡等,皆可從中爭取商機。

由於具體的影響最重要的關鍵在於未來英國與歐盟究竟將維持何種合作關係,英國金融時報認為:市場將迎來長時間的不確定性,包括:很可能避險情緒將長期存在、投資者將持續地購入美元、日元以及美國、日本、瑞士國債等避險資產。在這種情況下,新興市場資產、特別是墨西哥比索等流動性強的資產,將繼續承壓。

由於脫歐對英國經濟有下行風險,英國央行已表示將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因應,然而貨幣干預(如日本央行常用的干預手段)將只能帶來一些短期穩定,更可能發生的是,英國脫歐將引發歐洲推出更大力度的財政刺激,德國最終可能必須放棄自我強加的債務削減「緊身衣」,進行減稅和基礎設施投資。這將實實在在地發揮作用,並在心理層面上有所幫助。問題是此類回應能否擴大至包括絕大多數G7國家,以及它是否及時。目前大多數亞洲國家的央行官員和經濟政策制定者都相信,他們將能夠經受住未來幾周的波動。

然而,大多數亞洲地區央行將英國脫歐視為全球貿易下行的潛在壓力來源,很可能會導致對今年下半年經濟成長前景的重新評估,以及未來將更依賴國內政策來穩定增長,以致可能有更多財政和貨幣支持措施。

【主要取材自BBC NewsChannel NewsAsia2016624日,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2016629日、74日】

重點評析

英國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公投揭曉之後,各主要金融市場大幅震盪了一週,主要在反映之前主流媒體預測的誤判,至於實體面的影響,未來主要將透過貿易與投資流量的改變來呈現。由於在公投之前,英國財政部及國際主要媒體及觀察家等已警告英國脫歐之後對英國經濟將有負面影響,如今英國有52%選民仍然選擇脫歐,使得首相卡麥隆不得不宣布辭職,其結果不但顯示此種欲藉公投來解決國內政治難題之方式具有相當風險,若民粹主義盛行,對未來的國際經濟整合風潮是否具有減緩或是即將反轉的趨勢,也是值得後續觀察的重點。

(一)公投恐非決定有利於國家整體經濟政策之方式

從脫歐與留歐主要的論述來看,主張脫歐的「投票脫離」(The Vote Leave)團體認為,未來英國將能更有效率地與其他國家,如美國、中國大陸與印度間締結貿易協定。但支持留歐的「英國留在歐洲會更強」(Britain Stronger in Europe)組織則主張,英國作為歐盟的一份子,未來將可獲得較為優惠的貿易條件,兩派的主張截然不同。惟脫歐首先就會使英國在與歐盟成員之交易與投資中增加不少障礙,使英國的GDP下降。根據英國財政部的估計,英國的GDP將下降3.6%6.0%,其餘OECDWTOIMF等多數研究機構也有類似的評論,因此脫歐對英國的負面效應是十分明確的。其次正在談判中的跨大西洋貿易及投資協定(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支持脫歐者認為TTIP將允許美國企業進入,而迫使英國政府資助的醫療制度(National Health Service, NHS)變相出售而淪為私有化。然而,歐盟及美國政府均駁斥此種說法。因此脫歐派在公投前的口號似乎過於政治操作而有誇大之嫌。

然而令人費解的是,脫歐派的大將於脫歐公投通過後紛紛離去,似乎不願對脫歐後的結果負責。此外在金融面,雖然在短期內股匯市場震盪仍在可處理範圍內,但未來英鎊與英國財政問題可能持續惡化,因此英國所面對的問題恐怕才剛要開始;由於金融市場具有連鎖效果,以及可能影響廣泛的心理層面,英國脫歐是否會對其外來投資、房地產價格以及不動產貸款市場有後續影響,仍然值得密切觀察。

(二)似乎預告全球化風潮可能減緩或反轉

自從蘇聯解體、新興市場國家興起,已開發國家跨國企業展開全球化的生產布局,配合新興市場釋放的廉價勞工,帶動了全球化風潮。然而全球化對中產階級也帶來所得分配惡化、房價高漲與安全受到威脅的負面影響。此期間歐盟整合規模快速擴大,歐洲移民大量增加,歐盟原本的中產階段工作機會、社會福利受到外來移民的分削,在其國內出現不少反彈,待中東爆發難民潮以後,此一問題益加嚴重,再次助長反對黨支持脫歐聲浪。

英國於1973年加入歐盟,歐盟於1992年建立經濟暨貨幣同盟,並使用共同貨幣,但英國對此一直保持距離,尚未採用歐元。當歐盟開放愈來愈多的外來移民與難民後,在英國終於形成難以解決的政治問題,也形成英國反對黨贊成脫歐的主要論述之一。然而移民與難民問題普遍存在於歐盟國家中。此外,此次英國脫歐,亦有不少觀察家論及歐盟本身亦須改革,再加上自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歐盟國家的債務問題一直難以解決,未來歐盟如何改革?如何不使其他歐盟成員國效法英國前例?如何繼續帶動全球化發展?成為此後值得密切觀察的重點。

(三)實際影響繫於未來英國與歐盟將維持何種合作關係

儘管公投結果顯示贊成脫歐的民眾達52%,但英國為「議會至上」體制,公投結果不具有法律拘束力,未來英國仍可能繼續維持與歐盟的深度整合,,或以瑞士模式維持與歐盟有限度的整合關係;以英國的金融業仍然極需要英國與歐盟、甚至與中國大陸的密切合作來看,英國應該不至回到孤立且過於封閉的情況。

(四)我國與英國雙邊經貿關係並不密切,英國脫歐對我國經濟影響有限,但長期發展值得關切

英國脫歐公投之後,短期內主要是在金融面的動盪影響層面較大,但我方對英國債權的直接風險餘額僅約占5.02%,曝險度不高。在出口方面,我國對英國出口僅占我國總出口1.35%,未來如果英國真正脫歐後,即使英國GDP可能衰退,對我國出口影響僅約-0.03%。但是未來英國與歐盟的關係是否會影響到全球化進展?以及英國與中國大陸在金融、在經濟整合方面是否會有更進一步合作?是否會響到TTIPTPP進展?則值得我方密切觀察。(杜巧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