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貿易自由化走走停停 WTO伺機突破僵局

2017/12/11 06:00

第11屆WTO部長會議(MC11)將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召開,美國已放話要大家不要對這次會議有所期待,使得這次會議彌漫悲觀氣氛。(彭博)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兩年一度的世界貿易組織(WTO)部長會議昨天開幕,但在熱情南美洲國家的阿根廷首都街頭,卻不若過去幾屆熱鬧,因為官方拒發部分反全球化活躍份子的簽證,降低場外對峙的緊張程度;只是場內反因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對WTO的數落,而在共識難成的悲觀氣氛中,增添了一些戲劇效果。

政經利益難決 WTO在1995年才成立

WTO的成立,雖然有跡可循,但並非一路坦途。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廢墟中,各國回頭檢討衝突的原因,以多邊組織約束兩極互動成為國際共識,在歐洲,有歐洲煤鋼共同體、原子能共同體及經濟共同體的設立;在全球,有各種國際組織誕生,國際貨幣基金(IMF)、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成立及1947年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的簽署,就希望在經濟面形成新的國際秩序。

然而,促進自由貿易的WTO,卻一直到1995年才成立,是在GATT架構下經八回合的談判才誕生。除了各國利益、發展階段不同,國內政經情勢變動,也使正式組織無法敲定,連公認的經濟強國美國都曾退縮。而川普的保護主義言論,在過去景氣循環的低潮期,也總有主張及追隨著。

保護主義傷人傷己 沒有贏家

1929年、1930年時,美國正處於大蕭條的前階段,政治人物必須為工人失業、景氣下滑的怨氣找到出口,國外便宜人力、劣質商品的入侵就成為最佳代罪羔羊,參議員斯姆特(Reed Smoot)及眾議員霍利(Willis C. Hawley)的關稅改革提案,就在那個蕭條漸近、經濟前景暗淡的氣氛中,以保護國內企業及農民的理由通過立法。

1930年6月,在經濟大恐慌時代,即使超過1,000名經濟學家連署反對,當時的總統胡佛(Hebert Hoover)依然簽署發布,開始實施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Act)大幅調高進口關稅,接著引來貿易對手國的報復,使保護主議的浪頭愈盤愈高,多國實施這種限制進口促進出口的「以鄰為壑」政策。

以1928年的進口價格與數量估算,美國平均關稅調高了四分之一至42.48%,二年中,進口額降低40%,後來有經濟學家進行量化評估,經濟衰退的惡果,至少有四分之一應歸咎於關稅的提高。一直到1934年由總統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簽署新法案,才中止貿易額驟降的惡夢。

WTO能發揮效果 但力量有時受限

GATT及WTO希望確保公平、自由貿易,不只是因為經濟理論支持,也有對過去現實惡果的回應。不過,WTO在調降關稅的努力雖有效果,對非關稅貿易障礙的清除卻頗有障礙,除了限額、補貼等外,進口安全、衛生標準的劃設,都難有清楚的界定,而像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以國家力量協助競逐國際市場,更難以約束。一般國家的產業發展政策,只有引導作用,在中國,政府卻具指揮功能。川普的叫陣,並非全無道理。

另一方面,自由貿易面對的不再僅是重商主義式的保護,也有其他面向的反思,全球化即拉近各國間的所得差距,但在各國境內的貧富不均卻有惡化現象。鎖定部分勞力不滿,也是川普的本領,只是川普雖在全球海嘯當未復原的時後崛起,情況已有不同,美國已從2007、2008年次貸危機中恢復成長,2017年11月失業率下滑至4.1%,幾乎是最近46年的最低點,外在環境並無操弄保護主義以維護美國國內就業的空間。

多邊談判難協調 小國還有合縱連橫空間

川普力主以雙邊談判代替多邊條約的簽訂,希望收割大國的優勢,但雙邊談判的約束力不若多邊協定,美國也清楚,美國與英國在戰後力促GATT的簽定,除了彌補戰爭傷痕及1930年代高關稅的歷史教訓等原因外,也因為雙邊談判產生的貿易糾紛與貿易障礙排除作用不若多邊機制有效。

雙邊談判有利於拳頭大的一方,多邊談判雖也是大國的競逐場所,但數人頭的規矩,可以緩和單方力量的展現,對小國來說,多邊談判較有合縱連橫空間,將大國約束在一定的框架中;只是多邊談判較不易達成協議,尤其是在取得與捨棄的條件上,WTO經過22年的談判與妥協,各國能讓的空間愈形緊縮,自然難以交換條件突破對峙的僵局。WTO本來就存在著難以突破的困境,但它的存在經過歷史驗證,認同危機雖因川普的主張而表面化,卻非致命傷;川普或許可以忽視WTO,美國不可能有太過激烈的行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