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最新消息

利馬氣候大會後,巴黎氣候高峰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對2015年巴黎高峰會而言,要達成減緩全球氣候變遷的聯合國協議勢必是一項嚴峻的挑戰。因為利馬氣候大會的結果已證實,中美減碳協議無法如外界所預期成為化解全球談判僵局的關鍵。

  今(2014)年11月,全球碳排放量最高的中國大陸和美國簽訂減碳協議,使得外界對利馬氣候大會的談判結果抱有高度期待。然而,在甫結束的利馬氣候大會中,190個與會代表所達成的協議草案可說只是差強人意。

  利馬氣候大會的企圖心受挫於談判中常見的意見分歧,以及各國本身的「紅線」,特別是在於如何區分開發中與已開發國家責任的問題上。

  美國智庫「氣候與能源解決方案中心」主管德林格(Elliot Diringer)表示,中美減碳協議的成果意謂開發中國家和已開發國家間的談判有了根本的轉變,兩者的立足點更為平等。

  聯合國指出,若以控制全球升溫增幅攝氏2度℃為目標,2015年巴黎氣候高峰會僅達成減碳承諾是不夠的。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更直接指出,巴黎氣候大會前仍有很多事情需要完成。

  儘管如此,2015年仍可能是聯合國碳排放量管理系統改革的契機。巴黎氣候高峰會象徵著全球氣候談判已從過去20年來由氣候外交政策主導,轉變為由技術官僚體系主導。後者較前者更能追蹤、監督各國所提出的氣候變遷之改善承諾。

  前《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秘書長德波爾(Yvo de Boer)表示,談判不順的原因之一,是聯合國在協調時缺乏權威,他表示:「如果G20的領袖站在一起說,『我們來解決這件事』,所有事情會在半小時內搞定」。德波爾指出:「巴黎氣候高峰會可以是改變的契機。只要大家認識到解決問題所需採取的行動為何,就可以讓氣候變遷問題回歸技術層面,而非淪為政治談判」。

  利馬氣候大會所簽訂的協議草案僅要求各國政府針對溫室氣體減量提出相當粗略的計畫,而減少溫室氣體正是巴黎氣候高峰會要達成全球協議所需的基礎。利馬氣候大會的結果,似乎暗示著2015年的巴黎氣候高峰會對全球溫室氣體減量的貢獻將相當有限。

  部分長期觀察聯合國氣候談判的觀察家指出,利馬氣候協定的成果並非盡如人意,顯示聯合國的多邊模式並非最適合氣候談判的模式;企業和城市都能夠在改善氣候變遷問題的行動上都扮演重要角色。

【由陳莞欣、陳建州報導,取材自路透社,2014年12月15日】